摘要:当前停售背景下,“C位”分红险的销售遭遇困境。原因在于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求转变以及产品本身的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随着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提高,单纯的高分红承诺已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也加剧了销售难度。针对这一现状,保险公司需调整策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与去年人身险预定利率切换时期的疯狂相比,这种情况在近两年的产品集体切换时刻并不多见,从10月1日起,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将正式从2.5%下降至2%,保险公司管理层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意外。
他们认为,随着预定利率的屡次切换,市场需求已经被提前透支,分红险产品较为复杂,客户需要一段时间来理解接受,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波动的时候,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和分红实现率并不亮眼,这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分红险产品的信心。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的通知,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3.0%下降至2.5%,分红险从2.5%降至2%,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则从2%降至1.5%,不符合预定利率新规的产品在切换日之前都将停售。
与此前重疾险的切换和去年人身险预定利率下降时期的经验不同,本次分红险切换并未引发行业大面积的产品切换带来的保费短期大幅上升,与8月中下旬上市保险公司高管们力推分红险的高调表态形成鲜明对比,本月分红险的市场反应显得较为冷淡。
保险公司力推分红险,但为何市场反应平平呢?市场需求在之前的预定利率切换和停售过程中已经被提前透支,分红险产品较为复杂,客户需要一段时间来理解接受,资本市场波动对分红险的分红水平影响较大,致使各险企今年发布的分红险产品2023年分红实现率大面积低于100%,这也让消费者对于分红险的收益水平产生疑虑。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业内人士认为,分红险在低利率时代仍是险企和客户的优良选择,对于客户来说,分红险有机会拿到向上的长期收益,适合追求稳健保底又想实现一定收益的客户,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由于分红险的保证收益相较传统险更低,不仅可以降低刚性负债成本,也提高了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长期来看有可能实现不错收益。
保险公司正在将分红险推向“C位”,这是低利率时代下的一种内在策略,保险公司在主推分红险的同时,仍使用传统型产品“冲量”,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转向明年的“开门红”策略,预计在1月仍会主推传统型增额终身寿险,到了2月则会转向分红险。
分红险的“C位”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去被市场接受和理解,随着消费者对分红险产品的理解加深以及市场的逐步成熟,相信分红险将会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保险公司也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