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险“福利”并非完全如宣传所说,其中可能隐藏着陷阱。许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陷阱而陷入其中,导致权益受损。在选择购买保险时,消费者需要谨慎审查条款,了解真实情况,避免被表面的“福利”所迷惑。
中国交通广播接到多位市民投诉,反映某些保险平台以“福利”为诱饵,实则设置陷阱,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购买高额保险,这些投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北京市民闫先生和胡先生都遭遇了类似的保险“套路”,他们通过微信群或短信链接,被吸引点击领取所谓的“福利”保险,但在支付少量费用后,却发现每月还要扣除更高的费用,且保险的实际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胡先生所购买的保险,虽然声称包含高额保障,但实际上存在高额免赔额,且赔付比例极低,此类情况在其他保险平台也屡见不鲜。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早在2021年就已下发通知,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其中重点治理销售误导等乱象,这些保险“套路”为何屡禁不止?
部分保险公司以低价或免费为噱头,通过夸张的宣传手段吸引消费者,在推广页面,最中心的“免费领取”“首月1元”等字样依然显眼,当消费者点击链接后,往往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投保,每月被扣除几十元甚至几百元。
保险公司真实的合同条款往往被隐藏在深层次的页面,字号极小,难以发现,消费者往往在阅读完长长的协议后才发现自己购买的保险产品并非想象中那样。
对此,湖北维力律师事务所彭晓红律师表示,此类宣传明显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险公司在推广页面显著宣传免费、低价,实际收费远高于宣传内容,可能存在虚假广告宣传、销售误导。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被误购保险的大部分还是中老年群体,他们往往找不到解决渠道,消费者反映,尝试通过银保监会维权服务专线12378投诉时,却发现该专线无法打通。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律,规范销售行为,真实、准确地宣传保险产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完善投诉渠道,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避免被不实宣传误导。
保险“福利”背后的陷阱应引起广泛关注,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消费者警惕性、规范保险公司行为等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