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过200款寿险产品即将下架,预定利率转换未能引发抢购潮。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新政策的理解需要时间,且市场反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品特点、消费者购买意愿以及销售渠道等。消费者的保险观念和购买习惯也是影响抢购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寿险业内再次掀起停售风潮,某头部经纪渠道宣布超过200款产品即将下架,此次下架源于金融监管总局于今年8月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通知规定,自未来特定日期起,新备案的普通型、分红型和万能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和最低保证利率将有所调整,对此,各大人身保险公司积极响应,纷纷宣布部分产品停售。
此次利率调整似乎未能重现去年的抢购热潮,消费者日趋理性,储蓄险利率的一再降低,其吸引力究竟如何?
停售并未引发抢购狂潮
界面新闻了解到,多家头部保险公司已发布通知,明确部分终身寿险和重疾险将在8月底停售,万能险和分红险则将在9月底停售,期间,部分公司选择紧急下架产品,被业内称为“猝死型停售”。
与去年相比,本轮利率转换引发的销售热潮显然不及,去年,寿险预定利率下调引发抢购热潮,许多保险公司在年底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但今年,消费者的反应却显得较为平淡。
消费者李小姐表示:“这些产品标榜3%的复利增长,但我算来算去,20年的收益都不到3%,我觉得没必要盲目购买。” “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以及严格限制“炒停”的要求也抑制了今年的销售热度,该政策导致银行、经纪渠道的产品佣金下滑,许多销售人员流失。
《通知》还要求各公司平稳有序做好人身保险产品切换,加强与合作渠道的沟通,共同做好消费者沟通和服务工作。
储蓄险产品还香吗?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在居民稳健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储蓄型险种仍具有收益率优势和较低的购买门槛。《通知》明确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以合理引导客户预期,“低保底+高浮动”的分红险或成为下一阶段行业重点。
头部经纪渠道产品负责人表示,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会推动新型寿险产品的发展,如分红保险,他认为:“保险公司通过‘保证收益+X’的分红险产品设计提供客户超出预定利率外的收益,这是低利率下保险公司与客户双赢的产品设计机制。”
虽然储蓄险产品的吸引力受到预定利率下调的影响,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保险公司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