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8年,年收入过百万,即便保险行业看似光鲜亮丽,但我仍不建议轻易涉足。这是因为保险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市场动态。这个行业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成功背后的付出与努力不容忽视,在考虑进入保险行业前,应全面评估自身条件,谨慎决策。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从事保险行业,可能不少朋友被朋友或亲戚被动地推荐购买保险,或是被邀请加入保险行业。
尽管保险行业已经涌现出许多年收入超过百万甚至千万的精英人士,这个行业的形象在很多人的眼中仍然显得不够高级,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精英人群开始卖保险:年薪百万,却被嘲笑“没出息”》,作为从业8年的保险行业人士,我深感这与长期以来行业的积弊有关。
我一直认为,没有在任何领域深入耕耘至少两到三年,对行业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难以对行业的趋势、现存的问题以及个人如何突围做出理性分析,对工作本身的深度理解、价值认同以及责任担当更是无从谈起,正如那句老话,“3年入门,5年懂行”,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业)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行业,大部分人只是过客,频繁地更换工作或只短暂停留,中国有超过六千万人曾经涉足保险行业,但真正能够立足的寥寥无几。
从事保险工作的经历,可能会让身边的人选择回避,很多人觉得与做保险的人交往,仿佛总是在谈论生死大事,没有保险就仿佛失去了保障,这也是大家回避保险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一份工作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如此严重的困扰?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对专业精神的缺乏敬畏以及对销售工作的误解,很多保险人认为会说、会应酬、拉关系就是销售;但实际上销售是一个入门容易、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至少应该具备听、问、表达的基本素质,我们应该将自己定位为解决客户问题的专业人士,然而很多消费者并不这么认为,还有很多人将保险看作是传销,可见历史遗留问题有多么严重。
保险商品非常特殊,属于非渴求性商品,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刚性需求,保险服务周期很长,一买可能就是一辈子,体验感差,买了保险不会立即体验,像重大疾病保险,只有生病时才能感受到它的作用,这是一个矛盾点。
这就要求专业人士应该理性对待客户的不了解,尤其是要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明白保险的价值,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从业人员的素质令人堪忧,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反正没事干,我去跑保险了;刚刚生完小孩,工作难找,去卖保险算了。”这样的认识下,改变其他行业的人对保险行业的认知非常困难,吸引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也非常难,这个行业还是缺乏人才。
在国外,保险从业人员大都是本科、硕士学历,反观我们的一些保险代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时真的让人失望,因此普及金融知识非常必要!保险是金融服务业,由多个学科的知识构成,包括金融、医学、法律等,还需要极高的沟通、表达、逻辑能力,仅仅是基础的销售工作就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保险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产品,现在的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保险产品的叫卖,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利用专业知识去传递科学的保障观念,之前的保险是存钱、返还、收益的产品,现在的保险是重疾险、百万医疗险等,在如此大的国度里,这样的认知何时才能彻底改变?保险只是一个工具,能解决的是财务安排问题,无论是李嘉诚还是普通劳工都可以运用它,医学、法律、金融都与其有交集,资产配置、健康管理、财富传承都可以通过保险来实现自己的安排。
不得不提的是群体性非理性,有人形容朋友圈的快意人生和痛苦焦虑轮番上演,大多数人不会从中吸取教训,在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快讯和动态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也提醒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和规划未来。
还有返佣等劣质行为依然存在,很多人容易把保险跟创业结合起来,但真正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是那些既懂行业又懂工作、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如果我们真的以创业者的身份做事,就应该选择积累客户、提升专业技能而不是盲目追求快速圈钱上市,能给消费者和客户提供的价值是对金融工具的正确理解以及对人寿保险的客观认知等。
关于如何体现保险配置的专业价值这个问题有四问:一、保险是一个工具还是产品?二、每个家庭需要的保险是否一样?三、如何体现保险配置的专业价值?四、保险是一项什么服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逐一解答并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保险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保险是一项人对人的服务需要我们构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追求健康事业财务家庭等各方面全方位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