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发现一些不法商家打着保险的幌子进行药品销售,涉及短期健康险领域存在乱象。这些商家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手段,将保险产品与健康产品销售混淆,给消费者带来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保险的幌子,通过所谓的“药转保”业务欺骗消费者,他们利用短期健康险的乱象,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所谓的“保险药品”,实际上这些药物可能并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名为投保,实则购药,消费者在购买短期健康险时,可能误以为是以优惠价格通过保险渠道购买药品,这种伪创新保险产品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监管部门要求开展财险领域短期健康险业务自查工作,以整治不合规的“药转保”现象。
“药转保”业务是保险公司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将特定药品的费用包装成保险产品,销售给需要购买药品的消费者,表面上看,消费者投保的是医疗保险产品,但实际上支付的保费可能就是药品费用,在这一过程中,保险公司充当了药品销售的支付通道,却无法控制相关风险。
业内专家指出,“药转保”业务违背了保险的基本原理,成为通道业务,而非真正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在此业务中没有定价权,不涉及风险管理,只是进行“走账”,成为药品销售的支付渠道方。“药转保”业务还面临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问题。
监管部门已多次整治短期健康险业务中的不合规现象,但相关现象仍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有利可图,主要涉及财产保险公司、健康科技公司、互联网医院以及保险经纪公司等相关主体。
要想实现短期健康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增强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应紧跟国家政策,根据消费者对健康险的实际需求和我国健康保险现状进行产品开发,弥补现有保障的不足,行业应提升风险识别能力,规范产品设计,精准评估财务和精算能力,基于保险合规要求和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陷入此类陷阱,在购买短期健康险时,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了解保险产品的真实情况和保障范围,避免被不实宣传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