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巨灾保险发挥着重要的减震作用。面对风险关口前移的趋势,风险减量仍是挑战。当前需要深入探索巨灾保险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精准度,推动风险减量管理,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挑战。
随着全国进入防汛关键时期,多地持续遭受强降雨、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此背景下,巨灾保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在灾后提供经济保障,还承担着救济资金价值的重要角色,巨灾保险仍存在较大缺口,亟需发展和完善。
我国巨灾风险具有“复杂、多发、集中”的特点,超过70%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巨灾保险主要分为政策性巨灾保险和涵盖巨灾责任的商业性保险,目前,我国巨灾保险制度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普及度和覆盖面整体较低。
政策性巨灾保险方面,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的成立推动了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先行先试,地方层面,多地结合区域特点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探索,目前共有19个省市建立了地方性巨灾保障制度,尽管巨灾保险已在自然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实际损失体量及国外巨灾保险承担赔偿占比相比,仍有较大缺口。
为推动巨灾保险发展,业内提出了诸多建议,如推动巨灾保险立法、政府推动灾害相关数据的共享与整合、丰富巨灾保险产品体系等,风险减量成为有效手段之一,将巨灾风险保障重点从灾后赔付驱动转向灾前预防,包括进行高风险区域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提供防灾减灾建议和技术支持、推进智能检测系统等。
“推进风险减量落地的薄弱环节在于缺少推动和组织的主体”,未来随着保费体量的提升和保险公司的动力增强,有望形成大范围的推动和执行,目前,仍需政府、公益部门来统筹和组织,保险业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赔付和预警信息发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公众对巨灾保险的认知和意识也至关重要,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是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巨灾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和适应性,也是未来巨灾保险发展的方向之一。
我国巨灾保险制度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在加强现有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需积极探索创新,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