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月有四十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福利。这一政策为老年人、病患或残疾人士提供了重要的护理支持,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长护险的推行,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也促进了护理行业的持续发展。
自2018年上海全面推行长护险试点以来,已有超过73.5万失能老人享受到了这一待遇,这一数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各类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数量惊人,达到了1240家,拥有的护理员数量更是超过了5.6万名,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长期护理,重度失能老人的住院费用下降了约17%,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长护险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积极作用。
长护险制度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医保局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制度的全面落地,并注重发挥价值性购买作用,引导优质服务资源流向基层,为了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制度,国家医保局强调了失能等级评估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体系。
作为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上海的工作备受瞩目,上海市医保局副局长张超详细介绍了上海在长护险制度建设方面的成果和努力,通过不断优化制度体系,上海已经建立了包括经办申请、需求评估、护理服务、待遇给付、结算支付、监督管理等在内的全链条运行机制,上海积极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培育了一批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的社区居家服务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长护险服务方面不断创新,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等方式减轻老人的负担,长宁区实现了“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的服务模式,让老人无需线下跑动就能享受到长护险服务,这一创新举措大大简化了申请流程,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随着长护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其覆盖面越来越广,目前,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覆盖约1.8亿人,这一制度的推广不仅满足了庞大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还为解决老龄化、慢病化、少子化叠加发展背景下的长期护理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长护险制度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资金筹集作为关系长护险制度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筹资方式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备受关注,一些专家建议借鉴新加坡经验,在长护险筹资方式中加入预筹储蓄,以确保基金的可负担性,政府角色的发挥、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观等因素也对长护险制度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在长护险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全国范围内的长护险试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随着长护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广和不断完善,相信这一制度将为广大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福利,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