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一半项目的参保率低于15%,惠民保的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为了确保其“后继有力”,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惠民保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优化产品设计,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并加强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惠民保真正惠及民众,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在第六届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惠民保的整体保费增速在10%以内,虽然仍在发展,但增速确实已经放缓,全国共上线了246款惠民保产品,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150多个地区,参保率是衡量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却呈现下滑趋势。
惠民保是一款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或主导、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第三方服务商参与运营的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产品,自2015年在深圳首创以来,旨在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广的覆盖进一步满足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目前这款商业健康险产品却陷入了后续发展乏力的窘境。
多地参保率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惠民保项目参保率低于15%,甚至有些城市的参保率低于10%,这其中,尽管政府支持程度、税收优惠等措施对参保率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但产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惠民保作为短期保险产品,其保险期限为一年,对于健康年轻群体而言,如果没有相关求医问药的需求,则无法从购买产品中获益,这导致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拓展这部分人群,对于高值创新药的保障力度还受到起付线、是否在基本医保目录、特定药品清单中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应该“到位不越位”,既要积极有为,又不能过分干预,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解决惠民保筹资难的问题,同时支持用人企业为本单位职工投保,鼓励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为城乡居民投保,开放医保个账支付,允许参保人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为其本人、配偶、父母及子女投保,也可以提高参保率,随着政府深度参与和开放医保个账支付,参保率会因城市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非常大的分化。
在医保领域专家看来,考虑到惠民保产品的承受能力,“把罕见病都要纳入进来”可能不符合现实,对于罕见病等“低频高损”疾病领域,惠民保对于高值创新药的研发、流通和使用的保障程度还远没有达到预期,基本医保主要定位为保基本,待遇水平不足以抵御癌症、长期患者和医疗费用支出比较高的群体的需求,惠民保在现实中并没有很好地起到与基本医保“互补”的作用。
药物研发企业也面临着高值创新药的支付问题,由于基本医保的定位以及高值药的价格问题,很多高价值药品器械和医疗技术不能纳入目录清单,而惠民保等商业保险的协同参与提供了一个契机,当高值药进入惠民保之后,“赔付结果”和“可及性”成了患者和创新药企的主要关切,目前,虽然一些高价值药物被纳入惠民保目录,但实际赔付规模仍然有限。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在商业保险企业发展和创新药企及高值药患者需求之间取得平衡,需要积累相关数据,再开发迭代产品;也需要引入创新支付模式等解决方案来解决高值药的支付问题,政府、保险公司和药企需要共同合作,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惠民保有望在未来继续发挥其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惠民保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有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